结论倒是没得出来什么,但却让李善长对朱瀚越发佩服,朱瀚非常看重商业的发展,现如今又提出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概念,李善长正在根据朱瀚提出的概念,对两种工业类型进行细致的划分,在这些过程中,李善长对朱瀚的了解又加深不少,尤其是商业。
根据朱瀚的商业理论,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都各自有一套可以运行的理论,并不受限制。
打仗的时候,就多卖点武器和粮食,把这些价格抬高;如果在和平时期或者和平的地区,就把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价格抬升起来,终归是可以挣钱的,就算把一个国家打烂了又能怎么样?重新建设不一样是挣钱的机会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大明的商业发展只会越来越好。
既然无论是打仗还是不打仗,最后都能赚钱,那为什么还要反对朱元璋继续对海外用兵?
再说,朱元璋是多纯洁的一個人,他只是想建立一个前无古人的强大帝国,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已,哪里像朱瀚似得——天下有800个心眼,朱瀚独占799个。
所以,在李善长看来,与其在这里琢磨朱元璋,不如想想怎么能在朱瀚手底下谋得更大利益。
这些话,李善长是不会直接说出来的。
他只是告诉诸位大臣不要和朱元璋过不去,要多听听朱瀚的话……更直白的话,李善长并没有说,如今的李善长并不是权倾一方、连朱元璋都要给他面子的百官之首,因为有了朱瀚的参与,他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人而已,如今也是靠着大明的海外贸易来填充一下腰包,至于贪财、敛财的事,他是一点都不敢做。
李善长下定决心,他要在别人没反应过来之前,抢先一步去买更多的海外商贸股权,争取让自己挣的更多。
宋濂也没有多说话,跟着李善长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