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车厢,能坐一百八十人。
这个数量并不是很大,对于大明如今的战事来说,一百多人不过是杯水车薪。
但是,朱元璋看重的是火车的便利。
想想在大明以前,大家打仗为什么都会担心长途奔袭这件事?因为舟车劳顿,士兵单单是赶路就需要非常久的时间,谁又能保证半路上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骑兵赶路很快吧?
但没用,长途奔袭对骑兵的体能消耗更大,有了火车以后,就可以支撑大明的军士进行长途奔袭作战,他们在火车上休息,还可以吃喝拉撒,到了地方简单调整后就可以投入到战斗中。
而且,这不需要军士用什么力,火车十二个时辰开着都没事。
好东西!
这列实验中的火车,虽然现在只有三个车厢,但朱元璋更愿意相信朱瀚,就像朱瀚说的,只要火车的动力足够大,他们就可以加更多地车厢。
而且,火车的作用,不止是运送军士,还可以运送粮食、军械,甚至是战马……这一节车厢装物资的话,怎么都比马车和推车装的多吧?而且火车依靠的是沸水提供的动力,不是靠人力,这其中得省下多少粮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