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云则显得更为谨慎。
“三十公里,往返至少需要一天。沿途情况不明,贸然深入,风险不小。而且,拆卸和运输重型设备,需要大量人力和载具。”
李俊也发表了看法。
“如果只是弹药生产线,对我们目前的武器系统来说,补充还是有限。我们更需要的是炮弹,特别是122毫米榴弹和坦克炮弹。”
苏明月回应道。
“那座小型军工厂的资料显示,它曾经有过一条小规模的100毫米迫击炮弹生产线,或许可以找到一些通用的设备和技术资料。至于更大口径的炮弹,确实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但有总比没有强,至少能减轻一部分后勤压力。”
陆沉渊听着众人的讨论,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看向苏明月。
“军工厂的产能,如果全力运转,每日能生产多少7.62毫米弹药?”
“按照战前标准,三班倒的情况下,日产能在五万发左右。修复后初期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但两到三万发应该是有保障的。”
苏明月迅速回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