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是在医治女儿的时候,欠下了不少外债,此后便大肆捞取油水,最终造成今日这个局面。”
岳凌微微点头,若有所思,“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考取功名不会只为贪财,总是要有个什么契机。但这种人也没什么好可怜的,可怜他如何对得起沧州府因他而死的百姓?”
贾芸也是一般念头,便又道:“那吉庆,倒是有几分背景。吉家是晋中的大族,世代经商,但这家却不以经商为首要之事,诗书从未轻慢,不断有能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者。”
“单姓吉的官员,如今朝中还有近二十人。不过,没有官职太高的,最高不过五品的员外郎。”
“应该在陛下奖赏完京城之战的功臣之后,有再进一步的机会。”
“但吉庆入狱已经数日了,从来没有朝堂上或者晋商那边的人来与我们联系过,似是他没有这一层的身份一般。我当时都有些怀疑消息的准确性,但是经过多方考证,确实是吉家的支脉。”
岳凌开口问道:“那吉庆可是科举入仕?”
贾芸又摇摇头,“应当不是,似是在沧州本地从吏员递补晋升,得了通判之职。”
科举制发展到大昌,基本上所有官员都是从科举选拔出来的,也只有功名傍身,才能更好的官场行事,但总会有例外的途径。
首先就是蒙荫,祖上有大官,或者有大功,可以蒙荫子孙,类似王子腾目前的情况。
其次可捐官,交一大笔银子,满足财政亏空,但这类一般只有虚名,没有实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