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千零七十章 水星记(二十) (2 / 6)

作者:遇牧烧绳 最后更新:2025/7/15 0:09:03
        最让他感觉到心痛的是,班级里有不少行为分析学的好苗子也开始怀疑自己了,推论过程显得犹犹豫豫,哪怕有了确实的证据,也开始写一些“不排除其他可能性”之类的话。

        甚至有几个,连续交上来的好几篇论文推论一点进展都没有,布鲁斯把人叫来办公室谈话,他们就扭扭捏捏地说,觉得还有证据没有查到,要详细地查一查,完全丧失了下判断的勇气。

        布鲁斯心痛得在滴血,但是又不好说什么,你让人家果断下判断,万一下错了,那不是更打击自信心吗?

        只能说,布鲁斯教他的养子们采用的也是学徒制,确实能够因材施教,但是在进行大规模的群体教育的时候,缺乏对于群体氛围的感知力和引导能力,这也是某种精神分析天赋缺失的表现。

        读气氛其实是一项很难的技能,难就难在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读空气的能力,那就很容易难以融入集体,还容易被群体排挤,被嘲讽为情商低。

        可如果一个人读气氛的能力太强,就又容易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敢违逆集体意愿,导致自我存在感被削减,容易成为被霸凌和被pua的对象。

        感受氛围和感受自我的平衡是很难把握的,不论过度倾向于哪一方,都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倾向于前者可能造成过度共情障碍,倾向于后者则有可能成为npd,也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而一个集体其实也有这种倾向,是每个人都愿意融入集体氛围,还是每个人都愿意保持自我,完全看领导者的引导。

        过度倾向于前者就会导致集体的成员们思维僵化,变成流水线工人,但好处是可以令行禁止,执行能力更强,而过度倾向于后者就会导致组织散漫,集体工作效率堪忧,但好处是个人发挥空间大,更容易产生好点子。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布鲁斯应该尽可能地将集体往前者引导,因为毕竟是培训特工,不是培训艺术家,融入集体和提高执行力是必修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