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八百三十二章 诡飨盛魇(四) (3 / 5)

作者:遇牧烧绳 最后更新:2025/7/15 0:09:03
        但席勒认为这一切与自我有关,衔尾蛇更多的代表着独立的自我,或者说以自我为中心点的一整个参考系。

        众所周知,人类是在环境当中被塑造出来的,人们可以拥有的参照点太多,比如他人的话语和评判、社会地位的反映、财富带来的反馈,甚至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席勒认为,衔尾蛇蛇代表了一种极端的自我,突出了自身的内循环,表达“我即是社会”的一种概念,相当于人类的自我被放到无限大之后采取的一种主动的封闭策略。

        就类似于除我之外的一切都不能评判我,我自身就是一种宏观的运动状态,前进、吞噬、增长,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我完成的,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作为评判自己的参考系。

        进而可以延伸出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研究,衔尾蛇的“无限自我”显然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想状态,因为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典型表现就是对于自我价值的无限夸大。

        这类人格障碍通常总是感到无价值感,所以才需要通过夸大自我价值来获取安全感,所以他们总是活在自卑与自大的交织当中。

        精神分析法认为这是一种投射障碍,他们的心理力量没有办法投射到外界的任何东西上,所以就滞留在内部,变成了自恋,但这种说法现在已经不为业界认可,因为这无法解释自卑与自大交错的状态。

        现代的行为学和客体关系学认为,此类人格障碍患者主要有“他我不分”的表现,由于童年时期未从他人身上得到过足够的爱,便认为无法从其他人身上获得安全感,只有自己爱自己,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才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因此他们需要更高的自我认同,但绝大多数人的自我认同都只能来自于社会认同,也就是亲朋好友的认可和夸赞、事业的进步、财富的取得。

        可是一般程度的社会认同无法满足他们较高的自我认同需求,就会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低认同状态,因而产生自卑的情绪,而为了获取安全感就开始过分夸大自我价值,产生自大的表现。

        衔尾蛇这种能够完全靠自己满足一切自我需求的状态,恰恰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梦寐以求的状态,即自我就是一个社会,自己能满足自己所有的认同需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