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56破门宰相 (4 / 12)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朝廷投入必须到位,凡不愿参与清查的官员、举人、国子监生一律开革,三代内不得科举。”

        张居正掌过国子监,自然知道监生反对参加大造黄册的活动,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就算做好了有嘉奖,他们都不愿意参加。

        说起来,大明的黄册,从设计上确实存在缺陷。

        倒不是登记制度不对,而是工作安排上问题多多。

        洪武年间大造黄册时,明太祖朱元璋安排了一千二百名国子监生在湖上搞审核。

        可到景泰年间,参加审核的监生就减到八百人,到弘治年间减到二百人。

        甚至到后面,朝廷连几千两的审核工本费也经常給不起,监生们对于承担这个的职务怨声载道。

        所以,所谓的查册审核,多数就是走个过场了。

        洪武之后造黄册,皇帝也只求造出来,不求内容,而且成本由地方上负责。

        于是那不好意思,小册的纸张就变成劣等纸了,放不了几十年就碎了,抄写也不讲究了,毕竟广大的农村地区文化人不好找。

        而在地方上,里长会同胥吏、官员按自己的需求填写,黑箱空间太大了,黄册成了腐败百变衍生的载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