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原正相反,蒙古人坚持的是“幼子守灶”,也就是由最小的儿子继承父母的财产。
在父亲还在世时,儿子们就一个一个分家出去,越大的儿子走得就越远,走时可以带出家族的一部分财产跟牧群,最终留下小儿子,继承老爹的大部分家产。
蒙古人把小儿子称为“斡赤斤”,意思就是“看守火和灶的人”,是家族的根基,不但将来要继承家业,平时父兄出征,还要承担留守老营的任务——这便是所谓的“幼子守产”,或称“幼子守灶”。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长子术赤被封在万里之遥的钦察草原,次子察合台是在更靠近本土的河中和西域地区,幼子拖雷在大汗身边协助处理军务。
而在成吉思汗壮年的时候,外出征战,总是安排幼弟帖木格,留驻蒙古本土并照顾老母亲诃额仑,都是这一习俗的反映。
当然,这里也要澄清一个概念,幼子守产,守的是“产”,而非大汗的权位。
从成吉思汗时期开始,蒙古的汗位继承是由大汗指定或者通过忽里台大会选举产生。
忽里台又称忽里勒台、呼拉尔,其实就是汉语“聚会”的意思,直到今天,蒙古国的议会仍称“国家大呼拉尔”。
但是在忽里台大会前,老汗的指定也是最为有效的一个程序,他可以在临终前指定谁做为他的接班人。
在魏广德看来,如果通过忽里台大会选举新的大汗,则黄台吉当选的概率很大。
因为战功,黄台吉最年长,早年就跟随俺答汗四处东征西讨立下许多战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