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听闻只会微微皱眉,他对这个九品官儿没什么印象。
毕竟品级差得太远,一个正一品,一个却是最低级的九品芝麻官儿。
文思院是唐后期设置的一个制作机构,并为五代两宋时期所沿置。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文思院的性质、职能和职官设置都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文献记载非常之少,所以很少有人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文思院最初被人注意,还是因为后世极为轰动的“法门寺地宫”事件,其中出土自唐代许多金银器具上刻有“文思院”字样的铭文,才引起了学界关注,之后陆续出现了一些不多的研究成果。
关于文思院的始置时间,史籍记载得非常清楚,所谓“(唐)武宗好长生久视之术,于大明宫筑望仙台。势侵天汉。上始即位,斥道士赵归真,杖杀之,罢望仙台。大中八年,复命葺之。右补阙陈嘏已下抗疏论其事,立罢修造,以其院为文思院。”
《唐会要》、《长安志》等书也有与此相同的记载,可见唐宣宗大中八年为文思院的始建时间,当不存在疑义。
唐代的文思院是设在皇宫内廷的一个制造金银器的机构,所造金银器也全部归内廷使用,而到了宋代的文思院,就兼造度量衡。
宋朝以前,文思院是内廷的一个部门,位于大明宫里,人员主要以宦官充任。
之后,文思院也曾短暂改名“乾文院”。
北宋灭亡后,高宗仓促南渡,机构草创,在绍兴三年将文思院由少府监划归工部管辖,宋神宗熙宁四年,将原归太府寺掌管的度量衡制造并入了文思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