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时人们将社会礼节风俗归纳为简单易明的“五礼”,也就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而其中,“凶礼”主要涉及的就是与丧葬之事的相关的一众习俗。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天子的殡葬丧仪更是有着严格的规定。
《礼记·王制》中就有明确规定,称“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这里的“殡”指的就是停柩不葬,“七月而葬”则是指天子去世后需要停灵满七个月方可安葬。
停灵这个日子,近代也多有学者进行研究考察,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确定死者确实气绝,以避免误断。
这个原因听起来似乎荒谬,但确实是有史可考的。
因为古时缺乏各类医疗辅助设备,确诊断病也多是要依靠医者的“望闻问切”。
但纯人力的诊断难免会有误差存在,有时病者可能仍然一息尚存,但由于心跳呼吸极弱,极有可能被误诊为没有生机,继而被草草下葬断送性命。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春秋时期神医扁鹊问诊虢国太子的典故,便是最好的印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