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卫、所四百余,屯驻军队,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
永乐十一年与宣德八年曾二次在奴儿干城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二碑。
所谓永宁,其实就是祈祷永世安宁之意。
奴儿干都司境内有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达斡尔及少量汉人等民族人民在此生活,多以采捕为生。
辖区内分置卫所,明朝政府还任命各族首领掌各卫所,给予印信,仍其习俗,统其所属,以时朝贡,贡物有海东青、貂皮、马匹、珍珠等土特产品,相当于内地的赋税。
明政府在元代驿站的基础上,恢复了奴儿干通往内地的驿传,密切了奴儿干同明廷的政治联系、经济往来和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奴儿干都司下辖的三百八十四卫和二十四所,其实主要就是沿黑龙江下游分布,即保障交通,也有充作驿站的目的。
以这些卫所据点,辐射周围区域,以实现大明对当地的统治。
按照魏广德的考虑,自然不会如同当年那样,搞出四百个卫所这么大的规模。
沿途选择几个条件好的卫所重建,建立更加强大的堡垒,进驻一个百户所就足够了。
当初的毛子不也是这样,建立坚固的堡垒,凭借枪炮就可以抵抗数倍与己敌人的进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