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营中,士兵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一旦遭遇意外的刺激,如一声高亢的马嘶或一声惊恐的尖叫,就可能引发整个群体的歇斯底里反应,导致自相残杀。
此外,军官对士兵的欺压、老兵对新兵的欺凌以及军营中的派系斗争也是导致营啸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著名的营啸事件包括东汉对西羌的战争中的记载、太平天国时期的严格制裁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的突围事件。
特别是淮海战役,也叫徐蚌会战中,孙元良部在胜败将定之际,孙元良率领16兵团从陈官庄突围,跑到外边一看,还剩四百多人。
后来根据亲历人的还原才知道,孙部突围时基本无损,撤退到萧县宿营,遭解放军小股部队夜袭。
经一夜狂奔的孙部,认为已远离战场,数万人几乎同时倒下酣睡,连岗哨都没放出。
孙兵团官兵被围多日强烈紧张后骤然放松,又骤然被袭,神经顿时崩溃,全军惊叫而起,甚至自相残杀,几万人的大军就此溃散。
可为考证的是,这是世界军事史上万人大规模“营啸”的最后一次。
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营啸的破坏力,也揭示了其发生的复杂背景和原因。
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中国传统军规有所谓“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