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43细节 (7 / 12)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宝钞难以伪造,才是少有伪钞的主要原因。

        宝钞的用料,据相关文献记载,明代沿用的是元代的制钞方法,在制钞的原料上选用的是桑穰,也就是桑树剥掉皮后,桑树皮与树肉之间那极薄的一层内皮,这种材料特别不容易仿造。

        当时官府对于钞料的管控可谓极其严格,这使得伪造者几乎就没有了原料的来源,相当于直接从源头上将想要伪造宝钞的这一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了。

        此外,印制宝钞用的铜板使用了精湛细致的雕刻技术,如此高难度的雕刻技艺使伪造宝钞的人很难按照原样刻印。

        还有,大明通行宝钞的正面盖有两方红色的官印,一方是“大明宝钞之印”,另一方是“宝钞提举司印”;大明宝钞的背面也盖有两方印章,红色官印为“印造宝钞局印”,以及油墨印的钱币面额。

        这些印章都有相应的防伪暗记,在当时民间是很难仿造的。

        更别说宝钞的印刷,还是用了一种特别麻烦的“飞白”字体。

        这种字体看上去像是墨迹未干就被揭开,形成独特的断痕效果,民间工匠根本无法模仿这种高超的印刷技艺。

        不过这些技术,现在都被内廷严格掌控,工匠们不仅要发誓保密,他们居住在专门的院落,平时不得随意外出,也不能跟外人谈论工作内容。

        有了宝钞印制的防伪技术,冯保可不认为外面还能轻易仿制出护照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