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国内有充足的硫磺和木炭,可是严重缺乏硝石,这让倭国的火器部队每次交战最恼火的就是火药的消耗和补给。
一场大战打下来,往往火器只能坚持到一半就哑火。
当然,倭国大名也不傻,所以他们愿意高价收购硝石,于是夷商和“大明商人”每次往倭国贸易,都会带上一部份硝石,卖出一个好价钱。
魏广德也是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为什么手下的商队这么需要硝石,原来运到倭国就能有数倍利润。
倭国火药紧张,自然火器部队即便是职业军人,训练也很缺乏,倒是和大明各地卫所一个德性,训练很少,差不多算以战代练。
当然,文书里只提到夷商贩卖硝石的事儿,并没有提到“大明商人”也参与其中贸易。
渐渐的,一个想法在魏广德脑海里形成,那就是让兵部收拢各部原本丢在仓库里吃灰的劣质火器,贩卖到倭国牟利的可能。
不过,这个念头出现也只有一刻,就被魏广德打消了念头。
倭国现在已经不是土包子,明军都看不上的火器,就算运到倭国,怕是也没有市场。
是的,倭国现在装备的铁炮,技术和质量上都甩了那些武器一大截,对方肯定是不会要这些武器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