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374大明会典 (2 / 11)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而且因为大明国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巨大,甚至在不同省分,御麦和番薯都要采用略微不同的种植方式,所以真正全面推开还为时尚早。

        不过作为技术储备,魏广德认为还是要继续坚持做下去,特别是番薯耐旱的属性,就极为适用。

        明末那些年,北方连年大旱,农业完全失去了灌溉作物的水源。

        但是,紧张的水源种不了小麦、稻米,甚至御麦可能都有些问题,可是种番薯确实没有问题的。

        番薯整个生长周期中,需要的水源极少,甚至水源多了直接影响产量,导致绝产。

        当然,现在大明北方倒是还没有面临缺水的困境,黄河水患依旧是朝廷需要面对的,棘手的问题。

        只不过,魏广德通过对黄河流域省份报上来的奏疏,已经注意到一点,那就是似乎去年和今年,黄河流域的降水有一定的减少。

        虽然不够明显,但反映在奏疏里,那就是水患没那么严重,至少没有冲破堤坝。

        或许,这就是当初潘季驯治理黄河,束水攻沙法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当时的官员只看到在潘季驯束水攻沙后水患减少,而没关注到此时北方降水的减少。

        万历中后期,整个北方降水减少是一个缓慢但持续的趋势,一直延续到崇祯朝时,才暴露出北方缺水的困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