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越听越觉得就像后世的邮电局,送信和货物,还办理电汇。
当然,服务过程中也收钱。
之所以覆盖范围狭窄,主要就是不管是书信还是货物,都是依靠原来的商路运作,也就是在本身经营之外,顺便帮平民带点货物、书信和银钱。
“若是朝廷把驿递也如民信局那般运营,任之以为如何?”
魏广德尝试着问道,“当然,民间书信、货物不必急递,只需每日如普通公文般在各驿站间相互接力传输,收取银钱算做驿递收入,抵扣维持驿递的费用。
如此,驿站每年向当地官府索要的驿站银也可以减少一些。”
明初驿站是徭役制,驿卒没有工钱,算是充作徭役。
不过这样运营后发现,驿卒频繁变动让驿递效率变得极差,于是改为雇佣专门的驿卒完成工作,而所需银两则是地方官府向地方摊派,也就有了驿站银这一项。
而且,驿站往往还会把驿站周围的土地圈起来,算做驿站田地进行耕种,满足日常所需。
毕竟,许多驿站的位置往往偏僻,若没有此项很难维持下去。
“难,地方上收取驿站银时间已经很长,大家都习惯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