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02露天垃圾城 (9 / 11)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明代北京最繁华的街市是大明门与正阳门之间的棋盘街,据《皇都积胜图》显示,棋盘街上处处高张布棚,纵横夹道,货物形形色色,游人熙熙攘攘。

        到清代,棋盘街发展出了热闹的商业街区大栅栏,人称“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

        但就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还有着另一些让人难忘的记忆和烦恼。

        后世人都知道首都的沙尘天气,实际上早在明代时就已经出现。

        大风挟带着细粉似的尘土扑面而来,直到清代情况未有好转,“每当风起,尘氛埃影,冲天蔽日,睹面不相识,俗谓之刮黄沙,月必数次或十数次,或竟月皆然”。

        北方的风尘让初来京师的南方士子很不习惯,来自福建的谢肇淛在笔记中写道:“燕、齐之地,无日不风;尘埃涨天,不辨咫尺。江南人初至也,甚以为苦,土人殊不屑意也。”

        而本地人对此却习以为常,北京无孔不入的风沙,在狂风吹袭之余,弄得室内到处“飞埃寸余”。遇到这样讨厌的天气,住户用纸糊窗来阻挡沙尘的侵入,“燕地风沙无微不入,人家窗牖多糊纸以障之”。

        明清时期北京环境状况的还有一个很不雅观的现象,就是街上便溺,某些人随地大小便。

        这在初到京城的外地人看来尤感惊讶,“北地粪秽盈路,京师尤甚,白日投裸,不避官长,体统亵越,小人相习而暗消敬惮之心”。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内卫生设施不足,缺少茅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