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51尝试 (6 / 12)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在明朝,不作为,会被认为是公正,真正干事的人,多半没有好下场。

        因为真正干事的人,做事时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由此就会有过。

        有了过失,官位也就不保。

        而在此以前,大明官场上,只要为官不犯错,那基本上就是终身制,直到吏部考评认为你干不动了,才会把你撤职。

        官员只要不犯错哪怕无作为也不会降职,这种风气使得官场越来越糅杂,人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说起来,这个潜规则最初形成,大部分人都认为和朱元璋发起的空印案有关系。

        1151尝试

        空印案是明朝洪武年间发生的一起著名案件,涉及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的做法,最终导致大量官员被处决。

        空印案的核心问题是明朝官员在处理财政账目时采用的一种简便方法,即在空白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待实际使用时再填写具体内容。

        这种方法在当时被广泛采用,以节省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财政账目时显得尤为必要。

        然而,这种方法被明太祖朱元璋视为官员可能利用空白文书进行舞弊的证据,因此他对采用这种做法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