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00肯定 (3 / 11)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为此,嘉靖中期在附近设置有王徐砦守御千户所,并在西面的海仓、北面的柴葫寨各建巡检司。

        天津到海仓的商船,自然是贩盐为主的盐商船只,胶州到海仓其实也是一样。

        胶州位于山东南面,因地理原因盐场不便建设,而做为山东盐政的地盘,自然不能从其他地方买盐,而只能是山东本地产食盐,于是这条航线也就被人摸索了出来。

        实际上,这些还只是民间自发寻找的海路,大明朝建国之初,为了接济辽东明军,每年向辽东输送七十万石粮食,就是通过长江水道运送到太仓,在此装上海船直接运往辽东半岛。

        为此,明初在太仓还建立过市舶司。

        太仓,其实就是后世上海的西边,两地紧挨着。

        考虑到时代的关系,大明在此设置大港其实才是最为安全稳妥的选址,而绝对不是把地儿挪到上海。

        特别说明的是,太仓的刘家港其实才是郑和船队下西洋的起点,而不是在南京。

        当然,南京宝船厂是那时候世界最大的造船厂,郑和船队所有宝船悉数建造于南京宝船厂,所以后世一些人认为南京才是郑和船队的起点,有一定道理。

        但实际上,郑和每次出海,都是在太仓刘家港登船,补给物资和人员休息也皆在此地。

        后来考虑到国家心脏地区,明首都南京的安全,遂罢不设,复设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司,以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及西洋诸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