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边堡百姓预知危险就是通过墩堡上的烽火。
以往有边墙在。无论如何也可以延缓上半日时间,这样堡外百姓就有充足的时间逃回边堡躲避战火波及。
若是让边墙毁损垮塌的话,虏骑过境无墙拦路,可不就是一下子就冲过去了。
即便烽火示警,堡外百姓怕是能逃回去的也不会很多。
只有距离边境足够远的百姓,才有时间撤离。
“可九边轮流修缮边墙,耗费实在是太大了,我始终觉得,修筑无甚大用的边墙,不如重振边镇官军。
也不需多,每镇一万精锐即可。
不说因为大同和议之故,北边其实已经失去了威胁,就算鞑子野心再次复起,朝廷也能快速集结一支军队与之对敌。
若是继续修缮边墙,后果不过是重蹈庚戌之变复辙而已,处处防御,处处防不住,边墙形同虚设。
当初俺答汗之所以从古北口等险要之地破关,其实主要是为了出其不意,就是担心被我官军堵住,而绝非此地边墙破败,那不过是地方上的托词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