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29如何找回脸面 (9 / 13)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科官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相对独立的监察系统,朱元璋在总结前代制度设计的基础之上,按照六部建制,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大科,分别置左右给事中等官,其中共五十余人,专门负责监督六部,在运作的过程中相对独立,但可以相互驳正。

        道官是指之都察院下设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一百一十人,负责监察朝中内外官员。

        因均负责监督职责,职责相近,故称之为科道言官。

        虽然在朝中官职品秩不高,但是科道官具有“风言闻事”的权力,所以在明朝的权力争夺中仍然独树一帜。

        在明朝的政治权力结构中,以皇帝为代表的皇权和以首辅为代表,内阁为主体的“相权”实为对立,但是科道官的设置,实际上形成了“三驾马车”并行的权力架构。

        在封建王朝,国家机构从本质上而言是为君主服务的,皇权在这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

        作为明代国家机器的缔造者——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就要求科道官“凡官吏之贤否,治之得失,风俗之美恶,军民之利病,悉宜究心”,担当起纠察百官的重任。

        在明初政局尚未稳定之时,科道官维护皇权的色彩极为浓厚,可以从明初的一些史实中得出,其中胡蓝之狱就是最好的例证。

        尽管皇权在明初朝中享有支配性的地位,但是贵族功勋的威胁不得不引起朱元璋的重视,贸然采取措施定会引起群臣不满。

        这时科道官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道官弹劾胡惟庸等人以功高而目中无尊,蔑视王法,内怀反侧,让朱元璋可以比较顺利的抓住把柄,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的阻碍则少了很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