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年少轻狂的嘉靖皇帝对王阳明并不了解,他也就是靠着身边人才知道有王阳明这么一号人。
不过,此时他身边的,不管是大礼议的那一派,貌似都没有为王阳明说句公道话,甚至因为担心皇帝召回,私下里或许还有诋毁之言。
之前的杨廷和,本身就对心学有敌意,所以阻挠嘉靖皇帝召回王阳明。
而他的接任者,或许也有类似想法,或者顾虑。
毕竟,不遭人嫉是庸才。
继任内阁首辅其中有杨一清,本来应该是和王家关系不错的,应该为他说话才对。
不过此时大礼议之争,王阳明一直保持中立,并没有选择表态,结果就是把两派都得罪了。
而最糟糕的应该就是嘉靖皇帝,也因为他的中立态度,而认为他偏向反对派,所以将他记恨在心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也就是在王阳明平定叛乱后,朝廷不仅没有给他放上,反而一场廷议就给他定罪的原因。
由此可见,保持中立貌似稳妥,但大多数时候却是把人全得罪了,实在不可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