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一样,来到东亚海域后发现还有如此富庶的土地,所以他们也是想要进行贸易,获得利润。
荷兰自万历三十年到来,开始在东南亚进行香料贸易,为了拓展与中国方面的贸易往来于天启四年在澎湖建立城堡。
此动作刺激到当时的明廷,而后明廷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包围澎湖并爆发海战,与荷兰人交涉后荷兰人退出澎湖。
但交涉过程中,福建巡抚商周祚在交涉信中提出,如果荷兰人愿意退出澎湖并前往台湾的话,福建政府愿意保障福建至大员间的商业往来。
但是实际上福建地方官员并没有履行诺言,由于海禁令影响,原则上中国与荷兰的公开贸易关系是被禁止的,福建政府理解此点但仍开出空头支票以诱使荷兰方面认同其提议。
而这,也成为料罗湾海战的诱因。
在无法进入中国港口贸易的状况下,荷兰船只仅能停泊在漳州湾周边,在福建把总许心素协助下通过走私的方式进行交易。
在许心素被郑芝龙击败之后,荷兰人转而与郑芝龙进行交易。
此时的郑芝龙在正飞速扩张势力,而郑芝龙也要掌控和荷兰人的交易,自然不会轻易答应荷兰人的各种要求。
在连续获得承诺并付出代价却没有任何结果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于中国方面失去耐性,在汉斯·普特曼斯至巴达维亚回报状况后,巴达维亚的决策者决定以海上掠劫的方式逼迫中国方面答应其要求。
崇祯六年决定对中国进行掠劫行动后,巴达维亚方面于5月派出船只前往大员通报即将到来的作战,本队集中了六艘帆船出发,另外也集中了各地巡逻中或是顺路船只前往作战,趁西南季风吹起的夏季中国商人会自南方各地回到中国,在此时机对这些船只进行掠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