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在甲板上前后望了望,标准的明军战船配置,那就是只要船体能够承受,那就会在船头和船尾安装大型火炮。
而脚下的鸟船上,船体前后各有一门炮身细长的红夷大炮。
这种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大明使用的诸多火器中还算非常好辨认,太显眼了。
而在体里,挨着炮窗,还整体的摆放着二十门发熕。
发熕是明朝仿制并改进的西式火炮的一种,一般为铜制,所以也被叫做铜发熕,是正德年间大明获得佛朗机火炮技术以后改进而来,最初被命名为佛朗机大铜铳。
实际上,佛朗机并不是炮的型号,而是表示来源,系佛郎机人技术制造。
而正德年间,大明获得的佛朗机火炮技术不止有后装佛朗机炮,还有这种前装发熕。
因为发熕是一种前装炮,和佛朗机炮不同是,不使用子炮进行快速装填,为了便于区分,所以才把佛朗机大铜铳直接改名为发熕。
其实发熕可以看做是早期的红夷大炮,只不过此时在欧洲,发熕这种早期鹰炮已经被淘汰。
虽然射速慢了许多,但是发熕因为是全封闭,所以射程更远,已经很接近红夷大炮的原理。
唯一不同的是,红夷大炮通体更加平滑修长,而发熕在炮身中间的药室比较粗大,可以装入更多的火药,炮管也红夷大炮短上一些,但也比明军原有火器长不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