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各部都要打点,否则就算我给他批了条子,可要真正落实下去,也会遇到层层意想不到的阻碍。”
最后,谭纶才又帮他说了句话。
在大明朝,有的事儿还真是奇葩。
比如都知道谭纶和戚继光的关系,可戚继光要想从武库拿到好东西,即便谭纶已经首肯,可下面的主事、郎中也未必会卖谭纶的面子,他们拿着朝廷微薄的俸禄,也是要吃饭的。
一次、两次凭着谭纶的条子行事就算了,可要是一直如此,那些人还怎么谋求自己的仕途。
就说朝廷拨给蓟镇的武器,有公文又如何,要想拿到精良的武器装备,还就得往武库司那些官老爷手里塞银子。
人家拿着银子,才会开绿灯,给他最好的东西。
不愿使银子,又有谭纶的面子,好,东西给你,不过就是多参杂些次品甚至废品就是了,爱要不要。
次品、废品发到军中有用吗?
当然没用。
打仗不能用,甚至使用的官兵还有生命危险,那怎么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