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57副总兵 (4 / 10)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民间的书坊,大多还是使用凋版印刷,即便是活字印刷的书坊,大多也使用木字字模,不过由此也导致印刷效果欠佳。

        内廷经厂倒是有一套铜字字模,印刷效果极佳,可是就那套铜字字模要想刻印《永乐大典》,想想就知道办不到,只怕不是废掉几套这样的铜字字模那么简单,更何况那套字模也是掏空了当时内廷的积蓄才置办起来的。

        凋版印刷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拥有大量专门从事凋版印刷的工匠,且分工较细,已形成专业化的格局。

        而我国古代图书发行流通量不是很大,市场需求量较小,因为读书不管是在那个时代其实都是一项很花钱的事儿,民间需求决定了大多数书籍印刷的数量不会很多。

        这样,书坊为了追得利润,力求降低成本,就不愿意丢掉原有的传统凋版工艺,而去尝试采用活字印刷这种新技术。

        于是在应用实践上,活字印刷遭到了来自书籍经营者主观上的阻碍。

        别看嘉靖皇帝仅仅是看了几眼就下达了印制《卫生易简方》书的决定,这也是因为这本书不过百页,大规模印制肯定是凋版印刷,也就是数百块凋版即可,还在朝廷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不过陈矩说的印制《永乐大典》可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那需要的银钱怕不是要几百万两银子都未必打得住。

        所以,别认为古代有了活字印刷,好像印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其实费用颇大。

        因此,嘉靖皇帝在内心里第一时间就把陈矩的提议否掉了,即便他也早有此心,可是毕竟力有不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