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戚才多少人,从朱元璋到朱棣的两次大规模封爵,有多少人获益。
科举不同,每三年就会产生一批该交税而不交税的人,那才是关键。
至于朝廷的亏空,在座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察院可就管着那些事儿,名为清流,实则浑浊不堪。
不过这些敏感话题,在座都是读书人,讲圣贤之道,只关心治国安邦,自然不会对那些铜臭感兴趣。
大家在这里说田赋,自然就是只说勋戚手里的民脂民膏,绝不会沾惹到其他人。
初稿从王廷手里又传到屯田御史,那御史快速翻看初稿,不过心里其实也清楚,魏阁老刚才那话其实已经把事儿定死,不能有变动。
而且,貌似已经等到户部尚书马上和左都御史王廷的赞同。
好吧,官大一级压死人。
虽然说御史可以怼天怼地怼空气,可是有王廷在,他这个小小御史又能如何?
难道就不担心在衙门里被穿小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