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读书人动律法,也会思考,他们往往能够看穿时弊。
四年后,也就是隆庆五年的时候,刘元卿参加会试所写的策论,就因“对策极陈时弊,主者不敢录”。
由此可见,大明朝对待读书人,其实防备之心也是不小。
礼部诸人到的时候,内阁意见已经接近统一,那就是处罚带头闹事者。
“公文里提到魏国公在事发后并没有派兵维持秩序,任由监生闹事儿不管”
“弹劾,治罪。”
徐阶这次很干脆的插话道。
魏国公徐鹏举,魏广德的老丈人,借这个机会敲打一下也是好的。
虽然徐阶知道,以此事告徐鹏举,人家最多被申敕,再有就是罚俸了事,其他责罚肯定不会有,但是徐阶还是要这么办。
下面的陈以勤闻言嘴角扯了扯,也没说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