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碎银的实际火耗为平均每两一至二分,即百分之一二,但实际征收的火耗往往高得多,每两达二至三钱,有时甚至更多。
由此火耗成为地方聚敛的一个巧妙的手段,也成为纳税人沉重的负担。
至于还有地方官商勾结搞出来的“银贵谷贱”等剥削、压榨百姓的法子,那就更是奇多。
魏广德至今还记得以前语文课上的一篇课文,说的就是江南百姓在粮食丰收后,用木船载着大米前往市镇销售,算着按往年的粮价在缴税和交纳地租后还能剩多少。
还在幻想添置什么东西的时候消息传来,粮价因为丰收大跌,最后一算账,交完税和地租手上也剩不了几个钱,似乎和往年并无太大差异。
这些,魏广德都极有印象。
只能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很难说好和坏,对与错。
至于魏广德并不像张居正那么热衷于研究此法,主要就是因此。
大明白银不多,这开海的旨意都没下发,大明帝国还远未成为白银帝国,要是推广“一条鞭法”,白银价格还不知道暴涨到何等程度,百姓怕是更加困苦不堪,难道要收大量铜钱,再把这些铜钱运往京师?
怕是到时地方上经济就死了,老百姓手里,最多的其实还是铜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