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奏疏的不止有通政使司这个衙门,其实京官会把密奏投入会极门,会极门也会把密疏情况登记在案再转呈至内廷文书房,文书房会将它们快速的送到司礼监进行处理。
不过这都是对普通大臣的接收奏疏的程序,对于内阁阁臣来说,“内阁密揭,用文渊阁印缄封进御,左右近侍,莫能窥也。”
内阁阁臣有一套独立的密奏制度,进呈密疏可以不用通过宦官的司礼监和文书房之手,而密疏一般都是留中不发,所以明史中有载,“故事,阁臣密揭皆留中。”
所以,在后世的历史教科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清朝雍正皇帝创设“密折制”是为密折制度之滥觞,其实并不正确。
雍正皇帝创设“密折制”只是把地方官员的密奏进行加强,在明朝时期,地方官员上密奏其实效果等于无,因为密奏送入京城后还是由通政使司接收并抄录存档,只是不送入内阁而是送内廷文书房,缺乏保密性故而很早就被外臣所放弃。
而京官,特别是内阁阁臣,还是有密奏入宫途径的。
随着严嵩走入永寿宫大殿,很快,殿中侍立的宫女內侍就被赶了出来。
陈矩站在大殿大门前,这时候也有点不知所措。
那些从殿里出来的宫女內侍,都跑到殿前广场上,隔着大殿远远的,而陈矩这会儿就站在殿门前,不知道自己该不该随着他们也远离大殿。
就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殿门前出现一个老迈的身影,黄锦也一步步从大殿中走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