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02远戍报烽火 (1 / 9)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202远戍报烽火

        蜿蜒的山道上,一大队骑兵正在挽马前行。

        在骑兵队列的中间,那独有的一辆马车很是显眼,前后左右不少骑兵护卫。

        这就是魏广德所在的大明巡边大臣的队伍,几日时间他们就过了平谷,但是没有继续前行去蓟州休整,而是直接转道去了马兰峪,在那里和三屯营派来的一队骑兵汇合开始了巡边之旅。

        需要说明的是,平谷东面的蓟州,也就是后世的蓟县,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明朝蓟镇或者说蓟州镇。

        蓟州是蓟州,蓟镇是蓟镇。

        明朝的蓟镇其实在遵化以东的迁西县,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三屯营才是蓟镇的中枢,蓟镇总兵府就位于这里。

        明代为了维护北方地区的安宁,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沿线设置了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蓟镇、太原、固原9个军事要镇,史称“九边”。

        蓟镇总兵府最初在桃林口,桃林口位于永平之北,东接辽东镇,也是长城一处重要关口,但是毕竟距离京城较远,长城上一些重要的关隘如冷口、喜峰口、潘家口、古北口等险地俱在其西,作为全镇的指挥中心,显然位失于偏。

        于是在永乐后期,陈敬任总兵时,移镇于狮子峪,解决了坐落失偏的问题,避开了地处前沿的弊病,但是狮子峪地域狭窄,且无卫所和屯地,不能屯重兵以御敌。

        狮子峪位置并不理想,所以天顺二年,胡镛任总兵时,选择了三屯营,辟建城池,兴建营署,把镇所由狮子峪迁到迁西县三屯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