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还把其基础设施的费用,特别是维修大运河和造船的成本,分摊给运河流过的地方的文官政府和军事单位,而最终也会被转嫁到沿河百姓头上。
说白了,京杭大运河的同行固然解决了南北交通问题,可是却给百姓留下沉重负担,许多支持海运派也都是以经济账得出结论,维持运河航运实际上亏的很。
大明建国之初,为了维持辽东明军的军需,大明是维持了一只强大的水师船队通过海运输送辎重。
只是随着辽东明军的屯田有了效益,基本满足自给自足,朱元章才下令停止海运,这也是大明朝第一次出现了禁海运的旨意。
只是到了永乐朝,朱棣需要对北方大规模用兵需要运输大批物资补给,所以永乐时期海运并未断绝还有所加强。
而也是在这个时候,大运河逐渐成型,明朝这才开始逐渐放弃海运而专营河运。
只是,看似安全的河运经后数十年间不断受到黄河侵扰、河道阻塞等难题的困扰,趴在漕运上吸血的利益团体也是愈发壮大,历朝每有大臣提出恢复海运都会遭到这些利益集团的反对,从而导致作罢。
实际上,现在的运河运力已经开始下降,主要原因就是运河的堵塞,河段每年的清淤压力巨大。
“大司徒的意思是,增加遮洋总的运量?”
若是以前,魏广德会以为贾应春的意思是开海,以为大明朝的海禁是很彻底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