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西宣谕使汪澈受诏入京,抵达建康,并且宣麻拜相,为参知政事。
汪澈今年五十四岁,正是政治生涯的黄金时代,而他的派别同样十分明显,乃是如假包换的主战派。
事实上,如果汪澈不是主战派,那么在完颜亮南侵的时候,他就不会被派往荆襄,成了一路帅臣,居中调动成闵与吴拱了。
作为在十年前就提出要搞军备,整顿两淮荆襄兵马,并且与汤思退互为政敌的铁杆主战派,汪澈的拜相使得朝野震动,弄不清风向究竟在何方。
难道汪澈要成为江淮宣抚使了?
但事实上,赵构此举却不是为了北伐收复失地,而是为了让陈康伯与汪澈配合,使他能顺顺当当的禅位。
然而十分黑色幽默的是,主战派势力的大涨使得主和派有些应激反应。
汤思退迅速意识到,如果再不行动,那就真的没机会了。
第二日,就在汪澈还没有理清楚政局的时候,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刘子羽的大儿子刘珙就闹出了幺蛾子。
赵构已经想要回临安了,但他在走之前,必须得将两淮的军务安置妥当才行。
也因此,赵构下诏,以杨沂中为江淮宣抚使,但是掌管起草圣旨的刘珙却是根本不写,封驳了回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