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明显是因为江淮荆襄宣抚使掌管两大战区,位高权重,赵构实在是放心不下,想要派遣心腹杨沂中来把持这个位置,具体做事之人则是虞允文。
而且这个副使位置也很有说法。
这个职位并不能一言九鼎的主政,而且待上两年,事情刚刚理顺就得回到朝中当宰执相公,根本不可能做出什么政事来。
这番安排,堪称极具政治智慧了。
理所当然,这个消息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轩然大波。
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杨沂中自然得到了一大堆的弹劾。
但杨沂中属实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平日里‘请斩杨沂中’就没有停过,这点弹劾力度充其量就是毛毛雨而已。
父亲如此,身为儿子杨倓就自然更不把这种小事当一回了。
事实上,杨倓已经快要乐疯了。
这厮已经完全将父亲的嘱托抛掷脑后,元夕之后就没有再搭理过汤硕,一直跟在了辛弃疾的屁股后边,与主战派的文人士子厮混。
在这期间,辛弃疾又写下了许多诗词,其中颇有几首是值得天下传唱的名词,让杨倓得以有发挥感叹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