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君可以说我收拢人心,但我还是要说,其实无论友情还是亲情,都是这般人心换人心得来的。而人心要比钱粮贵重得多!”
刘淮点头:“自是如此。”
王雄矣继续说道:“但朱老三不同,他除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似乎什么都不在乎,他不在乎人心,不在乎正邪,不在乎顺逆。
比如,朱老三家曾经有个大管,他的妻子病重,想要预支几个月的月钱来治病,这是多好的收买人心的机会?一笔钱赠出去,无论能不能活下来,大管岂不是都对他感恩戴德?其他人是不是都得夸他仁义?
但朱老三偏偏劝那大管权衡利弊,不要到最后人财两空,故而一分钱都不预支。那大管无法,借遍亲友,后果真如朱老三所言,债台高筑,人财两空,到最后直接跳沂水了。
大郎君,要按理说,朱老三说的话有一定道理,若他是寻常百姓,自然无妨。可朱老三也是咱们这般,麾下成百上千人依附,能用小钱买来名声与人心的情况下都能如此作态,可见他贪财贪到何种程度了。”
刘淮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所以对这样一个人,想要看他的偏向,其实只用看他从哪边获得的实利更多即可,什么名声、前途、是非、大义他统统不在乎的。”
王雄矣点头:“正是如此。朱老三若是反正,就算立下天大的功劳,无非就是跟着忠义大军发展,北伐全胜则为王侯将相,北伐败则身死族灭。而他那占据沂水县大半的土地,是一定会被分给那些无地佃户的。这简直是在挖他的根!”
刘淮默默点头。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在这个农业时代,土地就是最为宝贵的东西,比任何金银珠宝都要宝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