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五十五章 手法复位 (5 / 5)

作者:石章鱼 最后更新:2025/7/1 11:53:02
        秦汉时期,在《五十二病方》中,将痔分为四类,首先描述了痔疮的症状和痔疮的结扎术。《神农本草经》中,有五痔病名,首载治痔疮药物21种,晋代《针灸甲乙经》系统阐述了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法。

        隋唐时期,对痔疮的认识更加深入,《诸病源侯论》中,详载了五痔(牡痔、牝痔、脉痔、血痔、肠痔)的病名和证候,并增加了气痔、酒痔。

        《备急干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又在七痔的基础上,增加了燥湿痔、外痔,分为九痔,并详细介绍了其治疗方法。《外合秘要》除将痔分为九种外,又将痔分为内痔和外痔,比西方医学论述内外痔早一千多年。

        针灸治疗痔疮,首选次髎穴下针,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二骶后孔,以毫针直刺1-1.5寸,施针的目的是减轻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地部水液的压力,与西医病理不谋而合。

        再选承山穴: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和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为腿部转筋,菊部疾患的常用效穴,古时候就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风气。

        风气循膀胱经上行,脾土则屯固于穴周。此穴起到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的作用,西医中针对痔疮的注射硬化剂治疗,还需借助药物,道理和针灸承山穴相同。

        同样是硬化,中医无需借助外力,而是利用自身脾土物质来固化痔核,比西方医学高明了何止一筹。

        (本章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hiphopculture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