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幼的杨鸣来说,除了能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课,最令他期待的就是放学时能搭上王二叔的牛车。
他会抱着妹妹坐在车上,看着山坡上金黄的油菜花在夕阳下轻轻摇曳。
这个画面,成了他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升入镇上的中学后,杨鸣开始了寄宿生活。
每周他都会背着外婆精心准备的玉米饼和窝窝头,揣着五块零花钱,踏上求学的路。
然而,拥挤的大通铺里挤着十几个学生,他的干粮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垃圾桶里。
那点微薄的零花钱根本不够维持一周的开销。
虽然有好心的老师偶尔资助些文具,但温饱问题始终无人过问。
为了应付饥饿,他每天只能用五毛钱买两个白面馒头,靠灌自来水来给空荡荡的胃部制造饱腹感。
这种权宜之计虽然能暂时缓解饥饿,却让他不得不频繁地奔波于教室和厕所之间,有时甚至要强忍着内急听完整节课。
破旧的补丁衣服,频繁的如厕身影,还有那双快要散架的钉钉鞋,成了这个少年最鲜明的标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