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乱平定后,朝廷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海禁不可维持,所以开港几乎是必然选择。
倭乱以后,海防体系已经破坏,朝廷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走私,在这种堵不如疏的情况下,开海就自然而然成为共识。
换句话说,大明的开海,一方面是部分利益相关方的推动,更大的则是被时局所迫。
所以隆庆开关选择了漳州月港这个扭捏的地方。
而苏泽请求开港登莱,以及开港直沽,群臣也是捏着鼻子认了。
开港之后,这些港口确实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这也让朝中对开港的态度逐渐软化。
但是组织舰队下西洋就不一样了。
海上风险大,而且下西洋是需要花钱的,群臣也看不到好处。
这一点上,苏泽倒也不苛责群臣目光狭隘。
中华文明一直都是个陆权国家,而且物资上高度自给自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