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全国,后以省冠府,以府冠具。以收支数额区分,以总数冠分数,以分数合总数。
以收支门类区分,先是全国田粮旧额岁入岁出总数,之后依次为省府州县分数、边镇饷数、库监、光禄、宗藩、职官、俸禄、漕运、仓场、营卫俸粮、屯田、盐法、茶法、钱法、钞关、杂课。
这本会计录,让大明第一次拥有了一本“总账”,为日后的改革提供了基础。
苏泽要提前推动户部改革,自然要提前弄一本《隆庆会计录》出来。
苏泽已经写过很多奏疏了,起手自然是说明《会计录》的历史意义。
“臣观三代以降,善理财者必先明会计。”
“唐有《元和国计簿》统天下赋入,宋修《会计录》列百司岁计,皆所以察盈虚、审虚实。”
“今我朝承平百六十载,然各省奏销册式各异,钱粮款项混淆,赋税蠲缓无稽,致使奸猾胥吏上下其手,忠良有司莫辨真伪。臣请仿宋制重修会计录,名曰《隆庆会计录》,为社稷理财之基。”
引用前朝旧例之后,苏泽又说明编修会计录的意义。
“统度支以清本源,今十三布政司、九边军镇、内府二十四衙门皆自为奏销,款项名目纷繁。当以解部、留存、蠲免为纲,厘定田赋、盐课、关税、杂项之目,皆有州县细册可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