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二十万人,为什么是城东粮价便宜的原因,那是因为漕粮。
经常有人疑问,明代漕运几百万石的白米到底哪去了?
或者说,每年大明朝廷从江南征收,通过大运河运到京师的几百万粮食,到底哪去了?
后世有说供养藩王的,有说供养皇室的,有说被官员贪污。
执掌户部的张居正则会告诉你,这每年运送到京师的二百多万石漕粮,基本上都发给了三大营七十八卫所官吏旗校军士了。
三大营七十八卫所每年支出的漕粮高达二百万石,而京师大小九卿衙门的官吏,再加上国子监监生的廪食,总计一年才支出四万石。
而这些七十八卫所官吏旗校军士拿到了漕粮,立刻就会将这些米卖出,因为这种大规模抛售,才导致城东的粮食价格偏低。
当年徐阶执政的时候,就曾经上疏说过这个问题:
“南方输米一石入都,计用米二石,每石用银五钱计之,凡费银一两。”
南方输送一石米到京师,加上消耗需要准备两石米,其中一半都是沿途运送的损耗,也就是所谓的“加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