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监和例监就是纨绔子弟,国子监的学风就是他们败坏的。
这贡监就有点不上不下了。
贡监的本意是好的,是地方上挑选优秀人才去国子监,享受更好的教育。
可是随着国子监的教学能力日益衰退,而地方上的书院和私塾兴起,那些有志向的读书人,也都不愿意入国子监了。
贡监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孝宗时期,又于各府州县常贡之外,每三、五年再行选贡一名,这又导致了贡监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
到了今日,地方上送来的贡监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州学县学资历老的廪生,他们对科举绝望,试图通过国子监踏入仕途。
一种是州学县学中的穷学生,因为地方财政的恶化,很多地方的州学县学无法保证教学和基本的伙食费,这些穷学生选择到两京的国子监入学,好歹这里能吃饱饭,也算是有一点教学资源。
至于县学州学中有钱人家的子弟,人家早就不在县学州学上学了,也看不上那点补助,要么去书院上课,要么筵请名师去家里教学,明代中期以后州学县学日益凋敝,而书院日盛。
贡监大概就这样的情况,沈鲤愿意用自己的时间,给贡监中优秀的穷困读书人讲课,这已经是相当无私的官员了。
而沈鲤向苏泽开口,是要请苏泽帮着他解决这些贡监生考籍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