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可以简化,寥寥几笔就说清楚的地方要絮絮叨叨写一大堆。
这些都是新人的通病。
就像写的新手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大师只需要三言两语就能够直击你的心灵是一个道理。
数学界的新人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想明白了,搞了个大新闻,会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得意,生怕别人看不懂自己的思路到底有多牛逼,非得要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清楚。
陶哲轩太清楚这种心态了。
别说新人,就算是老人都会有这样的心态。张益唐在沉寂多年后,写的孪生素数猜想论文初稿,被量子杂质(QuantaMagazine)形容为“晶莹剔透的清晰”。
同行安德鲁·格兰维尔说:“他每一个细节都钉得很牢,没有任何含糊之处。”
当然张益唐当年属于是很久没发文章的老人。
而陶哲轩在看论文的时候有种在和大师隔空对话的感受,没有哪怕一丁点像新人的地方,除了名字确实很新。
作为贼喜欢去改进别人成果的数学家,这篇论文不仅是大师手笔,甚至花了他整整三天时间,他都一丁点没有能够找到改进思路的地方。
“我自己来做,大概也就这个水平了吧。”陶哲轩如是想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