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1 / 4)

作者:放羊小星星 最后更新:2025/7/4 9:33:05
        讲武殿。申时一刻,两府重臣应时赶到了殿内。十多年过去,朝臣早已轮换了一遍,五年前,寇准老死于京师。

        为了彰显寇准的功绩,李杰不仅以王公之礼,厚葬了寇准,并且还给他加了‘文正’的谥号。

        唐朝时期,文臣死后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加谥‘文贞’,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能够得谥‘文贞’不过六人而已。

        不过,到了宋朝,尤其是到了仁宗时代,为了避讳,‘文贞’改为了‘文正’。

        截至今日,宋朝开朝七十余年,得封‘文正’的文臣,不过李昉、王旦两人而已。

        寇准,正是第三人!当然,相比于李昉和王旦,寇准死后的荣耀更高一些,毕竟,寇准可是第一位以王公之礼下葬的文臣。

        除了寇准之外,王钦若、丁谓等老臣也先后离世。上一代重臣之中,仅有王曾和李迪两人尚且在世,只是,他们的年纪都不小了,已然退居二线,远离了权力中枢。

        而今,朝廷首相是吕夷简,次相为章得象,参知政事分别是范仲淹和韩亿。

        枢密院那边,枢密使是王德用,上一任枢密使曹韦于四年前病逝。曹韦死后,王德用顺理成章的接任了枢密使一职。

        李杰在位期间和历史上的仁宗时期完全不同,似枢密院这等军事机构,其掌控权始终在武臣的手中。

        当然,文臣也是有点作用的。一般而言,枢密院副使中最少会保留一个文臣。

        比如现在的枢密副使冯元,他就是地地道道的文臣出身。其实,如果站在冯元的角度,他本人是不愿意进入枢密院任职的。

        一来,他不是特别懂兵事,二来,文臣出身的他,在枢密院中的地位多少有点尴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