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衍的二位哥哥,不仅将杜衍赶出家门,更是直接和他对簿公堂,理由是杜衍生母盛氏改嫁时藏匿私财。
后来,一次争执中,杜衍被两位哥哥砍伤,幸好被他姑姑及时救下。
被扫地出门,十五六岁的杜衍顿时没了去处,最后只能远赴京西路孟州河阳,投奔生母。
然而,盛氏的第二任丈夫钱氏,却非常不待见杜衍。
毕竟,此时的杜衍已经十五六岁,即便收养,也不一定养得熟。
这一次,杜衍当真是无家可归了,只能频频往来孟州、洛阳之间,以抄书谋生。
好在杜衍的祖父很疼爱他,杜衍幼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不然的话,以他后来的经历,只怕很难考中进士。
大中祥符元年(1008),杜衍的人生迎来了转折,他先是孟州济源县的富户相里氏看中,定下了亲事。
然后又于当年,成功及第,并且及第的排名相当高,乃是头甲第四,差一点便是榜眼。
虽然杜衍初授的差遣只是扬州观察推官,属于幕职文官,但得益于进士高第,他的本官起步便是大理寺评事,省去了选人改官京官的漫长仕途。
如果不是高中一甲第四,以杜衍的经历,此时的他,只怕仍然在选人阶段沉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