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今士林中已经有人呼吁改变这一风向,但奈何这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仍旧拥护辞赋取士。
自唐以来,数百年间,科举都是这样。
唐宋为何涌现出大量的诗人,词人?
难道是后辈之人不如前辈?
并非如此。
究其原因,只是社会风气而已,以辞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注定了读书人着重研究辞赋。
而到了明清,诗人、词人变少,也跟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
明清时期的科举主要以八股取士,研究诗词,除了传播文名,还有什么用?
人,都是很现实的,尤其是寄希望于科举改变命运的读书人。
诗词既然没用,那便放下,专攻经义。
“朕深有感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