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人子,范仲淹岂能只顾自己的前途,却不顾母亲的处境?
因此,他入仕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苦,每天一锅浓粥,足矣!
后来年纪大了,范仲淹愈发明白母亲的处境,对于朱家,他终究是个外人。
于是,他毅然决定外出求学。
大中祥符三年(1010),辗转多地,范仲淹来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拜入雎阳学舍。
(雎阳学舍即后来的应天府书院)
五年后,勤学苦读的范仲淹,不负众望,于二十七岁,中乙科,进士及第。
正因为这段艰苦难忘的求学生涯,当看到官家有‘兴学’之意,范仲淹才会纵声长笑。
也正因为他的成长环境,他才会对底层人民感同身受,没有士大夫的傲慢,仅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情操。
经历塑造人格,范仲淹的人格魅力能够光耀千古,和他幼时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