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才是首相! (6 / 8)

作者:放羊小星星 最后更新:2025/7/4 9:33:05
        后世高考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古时的科举,两者皆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重大际遇。

        北宋现在的情况是,科举和学校几乎没什么关系,在不在学校上学,根本就不影响参加考试。

        参加科举的学子中,自学,家学,族学,外出游学、求学的比例,反而更高一些。

        这种现状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

        或者,不利于人才选拔。

        取材的标准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德才兼备,毫无疑问,科举是能够筛选出有才的人。

        但德行这东西,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考察。

        而学校,便是一个很好的考察地点。

        故此,李杰在和刘娥讨论兴学之时,提出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学子必须要在官学就读。

        凡是参加发解试(类似于乡试)的生员,必须在官学听学满三百天。

        这是最低标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