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州已经闹了小半年的灾,刘娥一直没怎么重视,她现在的精力全都放在朝政上。
这一次救灾的倡议者是晏殊。
准确来说,是晏殊发起,然后由丁谓上书的。
丁谓是苏州人,他的家乡受了灾,如果没人主动提起,他倒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一旦有人提起此事,他若是继续充耳不闻,以后哪还有脸去见父老乡亲?
王曾虽然和丁谓不是一条心,但此时的党争还没有发展到非我必异的地步。
治水救灾,事关国政要务,王曾等人自然也不会反对。
两大巨头都有心救灾,即便刘娥不想折腾,也没法抵挡两大集团的集体上书。
治水已然变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承明殿听政。
李杰能参加今天的治水廷议,也是因为晏殊,在他的上书中,开篇之初便提到了李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