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觉得该怎么做?”
“一曰引,宜召苏、湖、秀三州附近的厢军,尽快疏导积水,择人烟稀少之地,改道之。”
“二曰疏,当灾情缓解之后,继续由厢军进行清淤工作,降低水位,免得灾情继续反复。”
“三曰修,江淮之地水系众多,到了夏季降雨也会比北方更多,理应多兴水利。
水利一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虽耗费颇多,但却不得不为之,此乃百年之大计。
如今京师的繁华,离不开汴河漕运。
如果没有漕运,京师根本聚不起百万之众,而汴河水运之发达,离不开隋唐两朝的开发。”
听到这番言论,晏殊满意的抚了抚胸前的长须,他年少成名,为官十几个春秋,如今不过三十出头。
为了让自己显得没那么突兀,晏殊特地蓄起了长须,为的便是让自己看得年老一些。
‘官家日后必为明君!’
此刻,晏殊心中很是高兴,官家所言,皆是切中时弊之言,并不是侃侃而谈,也不是纸上谈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