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章 这个时代(续) (2 / 5)

作者:放羊小星星 最后更新:2025/7/4 9:33:05
        年轻人好面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家里有补丁的衣服基本上都支援给乡下的亲戚了。

        虽说这个时代大家都不富裕,但是城里和乡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城里人只要有工作,基本上不会挨饿。

        乡下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知情闹着要返城了。

        当激情消退,绝大多数插队、支边的年轻人都受不了那个苦。

        插队是上山下乡的一种模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

        伟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得离开城市,前往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

        上山下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另外一种就是插队了,与农场模式不同的是,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赴边疆除外),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

        68年以前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之后就是以插队为主。

        ‘韩春明’参加上山下乡已经是七几年了,插队的地方也不远,就在房山,相比于那些支援边疆的人,房山的条件好太多了。

        而且离家又不远,时间也不长,就两年时间,插队的时候基本上也没太饿过肚子,只是平时没什么油水,吃的东西也是以粗粮为主。

        不过要是和城里的生活一比,那可就苦多了,首先你在农村,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唯一的能用钱的地方就是粮站了,那里只能买粮食,其他东西一概没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